《如何阅读一本书》共读活动—2016.2.19

今天来看一下我的06张脑图,也就是咱们的第五次分享。今天分享和往常的不一样,咱们分享的是第三篇的内容。像坚果姐姐还出了错,用了半小时阅读了第六章的内容。 第二篇的内容——阅读的3个层次(之)分析阅读,主要是用七章来讲述了分析阅读,我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大家使用检视阅读的方式来阅读,我特别推荐大家读一下王浚宇和沈玉含的文章,他们的检视阅读把自己的感受写的很清楚。

一、通览全篇的目的

其实我特别期待大家在学完第一篇之后,能够用第一篇学到的方式来读第二篇。因为第一篇的技巧,当你拿出来用的时候,你听的时候虽然觉得特别热乎,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其实上很多东西还是不清楚、不知道,你在检视阅读的时候,就会了解到“五步法”你可能根本就记不住,所以我要用检视阅读来通览这个事。给大家说一下为什么要用检视阅读来通览本篇?一共有这样的几个原因:

1.分析阅读的要求

这是分析阅读的要求,咱们在读一本讲阅读方法的书,又恰好是分析阅读,而分析阅读是什么?咱们在前面已经看过了,检视阅读的时候,任何分析阅读之前必须进行检视阅读,也就是说这是分析阅读的要求。你要是想精读一本书,你就避免不了这件事。

2.主动阅读的要求

我们在上一章——第五章里面学到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主动阅读就是你如果不进行通读的话,就没有办法解答他的那几个问题,所以这是主动阅读的要求。

3.专家思维vs产品经理思维

再者,本篇其实是比较难的,作者是一个专家,专家是一种思维,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叫“产品经理思维方式”。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就是以用户体验为切入点,一切都要以用户体验为主,但是作者所处的年代,好像并没有这些。他是一个专家,专家才不管用户体验,我就要表现出我的知识体系的丰富,我就是要让你知道,你要学会并且达到和我一样的层次、一样的水平,这就是专家的思维,所以专家的思维中通常给的干货特别特别的多。 我个人建议,大家如果在互联网上看东西学东西的话,建议你放下你的那种被惯坏了的用户的那种感受,尽可能的把自己的这个思维方式转换成就是去看专家,因为专家写的虽然难看,难懂,难理解,但是你只要看懂,看明白了之后,你整个人的水平都会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我个人建议大家去学专家的,但是小伙伴们,你就从产品经理这个地方入手。作者是专家,所以他认为你把第一篇看完了,你一定学会了检视阅读,同时你一定也是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专家,他认为他说的你应该知道,所以你就必须要有点自我要求。什么是自我要求呢?就是你必须用检视阅读的方式来看书的这个部分,这就是第三个原因。

4.本篇布局不符合结构性思维的要求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四个原因。第四个原因是:本篇,第二篇的布局不符合结构性思维的要求。这是个什么意思?本篇干脆说本篇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说布局呢? 本篇的布局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分总关系,大家如果读了之后就会发现上来就来讲分类、透视、词义、主旨。总哪里去了?怎么没有总呢?为什么是个分总关系呢?分总关系,它是一种最容易让人完蛋的一种关系,你可以判断一下你的那本书,如果你是第二次阅读或者多次阅读,看看你是不是就恰好停留在第二篇呢。 我手里拿的这本书,就是一本别人读了一半的书,而恰好就停留在第七章的这个部分。所以这个书很多人说它难,它难在哪儿?小生写的检视阅读时候的感受,他根本就没说难,他说很爽。难在哪儿呢?难在它的布局结构上有问题,它不是正儿八经的布局,不能按照总分总的布局。再加上作者写这个部分的时候,他把所有的结构都隐藏起来了,你看我们的每一个章节,每一章它里边分的那个节,都是并列排布的。并列排布让大家有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它都是一节接一节,但是你整体上一看你会发现,根本就不是一个并列关系, 很有可能是多个层级的多级别的关系,这样会导致你特别不容易理解,其实最适合我们的关系是总分总的这种书写方式。 那么,如果我们想得到第一个总,就是要用检视阅读的方式,所以我们拿到一本书,你如果真正的按照我要求的方式去做作业,用30分钟来读将近一百多页的书,你其实会感觉到特别的爽,有一种特别通透的一种感觉,你只有做了你才会知道,所以我个人建议大家真是要认认真真的把我布置的作业做一下,我们这个活动,我给大家的预期很低,大家来参加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预期就来了,但是我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付出和给予都非常非常的多,你听一次甚至都赚足了这128元,更何况听这么多次,所以我个人建议你看在我这么实在的份上,我比那作者还婆婆妈妈的,我布置的作业,你好好的做一做,不为我就为自己。

二、检视阅读的实践分享

那我们来进入今天的主要话题,我们布置的作业是检视阅读来读这篇,就是用五步法(即看包装、看整体、看细节、下判断和粗读),我把自己是怎么做检视阅读的方式给你看一下,我跟大家说,我就用了半个小时来做这件事,所以我个人建议说多长时间你就做多长时间,咱们来比对一下,我具体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样的东西你是做的比我好的,有什么样的部分你是可以从我这里参考和借鉴的。

第一步 看包装

我们来看包装,在我的“看包装”里边,其实要看7个部分的内容:书名、类别、作者、等级、策划机构、出版社和版次、印次。 那么我拿到了第二篇,看它的包装,这包装有什么好看的,它不是书名,我们看看它的名字叫分析阅读,基本上你可以理解,他应该是一个讲方法的一个章节,作者还是他写的,作者等级、策划机构、出版社不用判断,版次印次也不用判断。还有一个就是类别的,那么我们综合判断一下,这一篇题其实是讲方法的,如果归类的话,应该归在阅读技巧、方法或者技巧这个类别中。 那么你要立刻想到一件事,一定要注意,如果它是讲方法的,必须记住下面的这个公式,Fm=QiPGMi+E这个公式我们在前面已经分享过了,它叫做管理效果公式。由于是技巧,所以这个技巧必然用来解决某一个问题,那么大家务必要记住在读这篇的时候,你一定要清楚的明白就是所说的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所以我们通读就要知道,分类解决什么问题,透视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所以你要带着这样的一个方式去读,也就是说你是小心翼翼的,非常注意的,不要被作者忽悠的方式去读。因为他是讲方法的,方法一定要追求效果,如果没有效果的方法,你干脆就不要去学了,所以这就是看包装。

第二步 看整体

好,我们来看第二部分——看整体。想想看,看整体的要看什么呀?看目录、看目的、看目标、看受众!所以也就是说看整体要看这些事。

(1)看目录

那么怎么看呢?首先目录,打开一看目录它的内容,1 2 3 4 5 6 7 ,你整体一看,就感觉它有一种结构在其中。这个结构我在这里先不说了,我后面再说。所以我看完目录之后,我就会有一个初步判断。

  • 我的判断是:它的整体结构是先说分层,再说细节,再说整体,最后评价。也就是说,作者用的方式是总分总加评价的方式。那么他用的是总分总的方式来讲解技术的,这是第一。
  • 第二,我又发现了一个东西,比如说大家看第二页,第七章的最后,叫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第九章的最后,叫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以及第十一章写的是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你一想,分析阅度竟然是分阶段的。你一旦明白这个事,这里边就好玩了。你如果说上来就读第六章的话,你很有可能第六章读完了,你并不知道它是分阶段的,也就说你的整体性是不具备的。但是你读到这里,你就知道它是分阶段的,这是其一。其二你还可以看出来,他每两章是一个阶段。你看,第六章第七章是一个阶段;第八章第九章是一个阶段;第十章第十一章又是一个阶段。这就能说明一些事。也就是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他是很稳重的,这个作者写东西一定是很细致的,你充分的可以判断出来。 我们再来看,我看到这还有几个疑惑。
  • 第一个疑惑就是: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不是一回事吗?“公正的判断一本书”&“赞同或者反对作者”唉,判断不就是赞同或者反对吗?不就说对与错吗?为什么还要分两章来写呢?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大家要知道第一个问题,你带着问题的阅读叫主动阅读。那么你带着这个问题出来的话,你必然会主动阅读。
  • 第二个问题是:辅助工具书怎么出现在这了?怎么讲完了分析阅渎之后又讲了一个辅助工具书呢?我很好奇是什么意思。所以这个在后面要弄清楚。

    (2)看目的,看目标,看受众

    我们再来看一下目的,目标和受众。大家要知道,如果拿到一本书,我们在检视阅读的时候看目标,看目的,看受众,我们从哪儿看呢?是从序言和前言上看,对不对?我们是从这个地方来看。 但是我们在这儿看哪儿呢?所以我们应该翻到第六章,第六章开篇就说了,这本书主要的目的是向本书的受众讲述分析阅读的相关技术,这就是他的目的。 那目标是什么呢?目标,就是列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断的说明,从多个角度让读者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并且让读者学会,这就是它的目标。那么再来看一下受众,在55页中间那一段,他说:“这个答案很简单,你在阅读一本书,特别是又长又难读的一本书……”所以他面对的受众是那些想读或者想了解又长又难懂的书究竟怎么读的人,这就是他的受众。 所以通过整体,我可以判断出这个作者构架这个内容的结构。它是分结构有层次的,也能知道他的目的,目标,以及它的受众,同时还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供我后面来进行思考,这就叫看整体。

    第三步 看细节

    那么,我们下面来看一下,看细节又是什么呢?看细节,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叫做关键词,一个叫做诚意度。 我开始通篇随便翻了翻,看了一些关键词,有分类、实用性和理论性、透视、规则(规则还反复出现)、构架、概述、大纲、写下来、字义、词义、关键词、专用词、句子主旨、评价、赞美、完整性、辅助阅读…… 你从关键词上其实可以看出来:关键词,都是用来构架概念的。这个地方我特别要跟大家说:关键词,究竟是什么东西?关键词是概念的、整体构架的一个核心的栋梁之柱。这好像咱们家盖房子,用那个承重墙一样。你只要理解关键词,你就容易理解他在讲什么,对事物的认识就更加清楚。一会儿我会给大家讲这个CDRAP法,CDRAP法里边就会提到关键词的重要性。 那么从细节中我还可以看到这个作者到底有没有诚意。这个作者太有诚意了,满分是100分的话,他能得120分。他为了讲一个东西,他能把他全家老底儿都能拿出来,他看的所有的书都能拿出来,给你翻来覆去的讲。这个完整性、全面性让人惊叹。同时他的啰嗦性也真是让人醉了。

    第四步 下判断

    所以我们做完三看:看包装、看整体、看细节之后,我们紧接着要来下判断。下判断,判断几件事呢?在我的表里边不都有说吗:判断价值、判断什么时候读、判断怎么读。我对这部分的价值是这么判断的:
  • 这个是非常精细的阅读技巧,每个部分都有其相应的场景和方法说明,阅读以后必然受益扉浅,这是我第一个判断;
  • 第二个判断在章节的这个构架中,呈现了作者的书写时候的思路,也就是说他,如何展开一个观点的?他是怎么把这个事说清楚的?那么这个事情是在我读书之外还要学的,我要学习他怎么把事情说清楚,并且要边学边练;
  • 第三,是每一个细节。比如说把一本书分类,把一个书找出关键词。看上去,都特别的简单,并且呢我觉得我都已经掌握了。但是切记这个地方很麻烦的事,你认为自己掌握了,通常就封闭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我希望到时候降低我自己的水平。我在真正阅读的时候,我一定要去看一下这个作者到底是怎么想怎么理解,我要去看看高手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我觉得这个要比我学习方法更重要,因为我拥有分析阅读的技巧,但是学习高手思考的方式,这个东西可能更值钱。
  • 最后一点,这一章在讲的时候,很有可能不好讲。因为这里边涉及到的案例,有大量的内容我都没有看过。我觉得越是这样,越是不会的,我越要仔细看。 这就是我对这一篇——第二篇的整体的一个认知。所以呢,这个价值既然这么高,可以帮助我学习技巧,可以帮助我展开思路,可以帮助我学习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讲这么高价值的东西,我必须要好好地搞。 所以什么时候读--越早越好。怎么读--分析阅读,我一定要采用高标准的分析阅读的方式来读。

    第五步 粗阅读

    那么下了这个判断之后,我就进行了粗阅读,大约花了23分钟左右的时间。那么这个23分钟的时间花出去了之后,你最后也要得出一些东西,得的是什么呢?就是你对这本书粗浅的一些看法。关于本篇粗阅读的收获详见第三点。

    三、粗阅读的收获

    所以我主要的看法有以下几点,我想给大家大约说道说道。总共就是3点的内容。

    (一)这一篇整体谈了什么

    1.本篇的整体内容

    首先看他谈了一个什么事?我来阅读一下,作者在较高阅读标准的情况下,通过案例加讲解的方式,将分析阅读:书籍分类、结构把握、细节分析、阅读理解流程、评估判断、辅助这6个环节,6个方面进行展示和论述,向读者讲解了分析阅读的具体方法,这就是WHAT。大家注意这个WHAT里边叫结构化思维总结的写法。这是结构化思维总结的写法。因为后面还会用得到,我在这一带而过。他其实是在序言的基础上通过ABCDE说明了主题观点。所以咱们可以看一下序言是作者的标准,阅读标准是比较高的,并且他的方式可能是案例加讲解的方式,这是序言和一些零零散散的。然后再来看,主要的观念是6个方面,通过这6个方面的展示和论述主题是什么,主题是讲分析阅读的具体方法。所以,他是有一个公式,这个公式是什么:在序言的基础上,通过ABCD……说明了Goal,这是我们通常用来总结的一种方式。

    2.作者是如何构建的

    我们再来看他是如何构建这个主题的。咱们看一下这一篇的总纲,七章分为3个阶段,11个规则,还有一篇额外的内容。 那么三阶段,他分别在干什么呢?第一个阶段,第六章、第七章在干啥呢?就整体把握了一下:分类和透视。第二个阶段是句子、段落、主旨、大意。在干什么呢?在具体分析这本书。第三阶段在干什么呢?公正的评判、评价,然后赞美和批评——整体评价。所以,他的展开方式叫总分总的方式。而这个总是什么呢?是对象的总,不是他的结构的总。他的对象是阅读一本书,所以他把一本书进行总-分-总的一种方式,也就说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明显具备总分总的意识,可是他自己写的时候却不这么写。作者很有意思。 我们再来看11个规则,作者都怎么写的呢?典型的EAT模式,先举例子,举完例子,让你读,读完了之后,让你说感受,感受说完了之后,写理论。大家可以看一下,基本上都是这种方式。而额外篇,作者简直就生怕你不知道有哪些辅助材料,他把所有的辅助材料都说了个遍。所以他就是这么展开的。但是要知道,粗读这件事情无法解决我的疑问。我的疑问是什么呢?就是为什么非要安排一个额外篇呢?这个,他没有说清楚,我后面在读的时候,我就要把它读清楚。这是他如何展开的。

    (二)融会贯通五步法(CDRap法)

    而这个部分,我在粗读完成之后,我觉得这不就是一个我的方法的一个应用吗?我的什么方法呢?这个方法其实就叫做融会贯通五步法,这就是我的融汇贯通五步法在阅读中的应用啊,完全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啊。这是我自己用来扩充知识边界所用的方法。我说给大家听一听。你看看,理解理解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

    1.概念理解

    首先怎么理解他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有一台电脑,然后我有一台已经要被淘汰的电脑,那么我想把要淘汰的电脑拆一拆,把里面有用的东西留下来,装在我的这个新电脑上,变成一个更新的电脑。所以我们可以把旧电脑拆开了看一下,这个内存条能不能用,哪块的螺丝能不能用,风扇能不能用等等。那这个其实类比的就是知识边界,也就是说,你原来有一个知识边界,叫A,你马上要去学新的知识叫B,A和B组合之后的形成的全新的知识体系叫X,所以大家要想学这个融会贯通五步法,你要基本上要具备这个A,你要有点简单的知识体系。

    2.CDRap法详解

    那么咱们来看一下,融汇贯通五步法,它肯定就是五步操作,看看这五步操作究竟在干什么?你能看清楚这五步操作,基本上就能知道这个作者,这就是典型的这个应用,这五步操作叫“检视-解构-提炼-关联-呈现”。检视-check,解构-deconstruct,提炼-refine,关联-associate,呈现-present,那么,我把它合在一起,把它称之为CDRap,怎么记呢?就是,我们有一个CD盘,你听了之后,你觉得这歌特别好,然后你给他唱成Rap,CD盘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Rap唱出来就是融会贯通,所以你就假设自己是一个音乐人,在CDRap。那么我们分别来看一下每一个里边究竟在讲什么。
  • 首先来看check,就是检视,检视就和咱们的检视阅读是一样的。主要看的内容就是两件事,第一个是分类,第二个是整体。这个东西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事情?属于经济类的呢,还是属于哲学类的?这个东西是属于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先大约归个类,然后整体描述一下,看看这个东西从外表上看是个什么样的事物。比如说这是一个心理学的讲内心小孩的,讲主要解决方法的,陪伴内心小孩成长的,这是这样一本书。
  • 紧接着是解构,就是你拿到了一个东西,它是一个完整的东西,但是你要把它拆解开。拆解开的方式,就和书中讲的方式是一样的,看关键词,看句子,看段落等等等等。先把它拆开,拆了之后,不仅仅是拆,更重要的是把拆开了的东西变成一个结构,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我在粗读的时候看到,就是你在阅读的时候,书是一个骨头包着肉,你在阅读的时候要把肉给它剃掉,只留下那个骨头,然后把骨头组合成一个结构。那么这个部分是需要结构化的。我个人建议大家,因为我后面三、四月份,我会上这个结构化思维的课。那如果你需要的话,你可以过来咱们一起来参加,作为一个职场人士,你要想快速发展,并且想思考清楚,大约和我差不多的样子,你怎么的你也得具备结构化的思维,结构化思维要是没有的话,这个事肯定不靠谱。然后在解构中还有一点,就是要澄清逻辑:作者在展开的时候,他是用的什么归纳法呀?还是演绎法呀?他是一个并列的逻辑,还是一个串行的逻辑,还是一个结构逻辑?是时间顺序还是重要级顺序?它都是在结构中,需要我们去考虑的。
  • 解构完了之后,把原来的东西变成一个框架体系出来之后,紧接着第三步非常非常重要,叫提问,就是重新的提炼。提炼是从一个具体的事物中提炼出高度来、提炼出概念来、提炼出关键词,要提炼这个。我给大家一个工具,我以前在提问训练营中有教给大家这个工具的名字,叫WHAT提问法,就是:是什么。你就问这个,反复的问:“这是什么?”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咱们看我们这个脑图,这个脑图是什么?这是一个分析阅读的脑图,然后是一种思维方式。你往上一提炼就出来了,思维脑图是是一种树状结构的思维方式,它用的工具是思维脑图。它的案例是咱们分析阅读的这个脑图,所以你有没有发现“道、术、器”全部都出来了。就通过这一点,你就可以关联到“道、术、器”这上面去。所以你用“WHAT”提问法,你就可以往上提炼出关键词。那你掌握越多的关键词,你越厉害,而这个关键词其实是对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把握。我经常在公司里边跟我的同事说,大家一定要把概念澄清。概念是不冗余的描述,就是在概念中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字。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是什么叫直线?直线的概念是什么呢?两点间最短的距离,被称之为直线。那大家可以想啊,两点中最短的距离……那直线立刻就出来了吧。所以“定义”这个东西、“概念”这个东西一定要弄清楚。弄清楚概念,未来在帮助你提炼使用WHAT提炼法的时候,特别有效。此外你如果还想要像和我一样,能够拥有这种提炼和思维打通的能力,我个人建议大家多积累模型,所以推荐大家去沈玉含,也就是坚果姐姐的那篇《模型真好玩儿,完全停不下来!》,那篇文章我觉得特别好,她就是体会到了模型带来的思维打通的快感。
  • 那么思维打通是什么?思维打通就是下面的“关联”(Associate)。关联有高低标准,我们先说低标准。低标准,就是你把你学的东西(譬如某个案例),你联想一下这个案例还有没有其他的案例,能不能联想到其他的理念呢?或者谁曾经给你说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要这样联想一下。你如果养成了这个联想的习惯就很厉害了。如果你是高标准,比如说和我差不多,那么你就直接跟你原有的“A”(你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接就行了。比如说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你还记得我在前面有讲到“掌握精通4层次法”吗?你看,我在一到“掌握精通4层次法”,我直接就跟我原来的方法论体系就关联在一起了。我两个脑图全部打通在一起了,我的整个知识范围也将扩张开,这就是我用的方式。
  • 最后,Present(呈现)。呈现的方式:书写或者演讲。你有本事就使劲儿讲,我个人建议你讲出来。你无法描绘那种讲出来获得成长的那种快感!很简单,很简单。难在你迈出的那一步,是不是这个事?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本篇。本篇讲什么?就讲这个事,检视,然后解构,再不断的提炼,他就干了这些事。 而我呢,还关注了其它的一些内容。所以我在阅读完之后,我除了整体说了什么,还有想到了我自己的“融会贯通五部法”——CDRAP(Check检视;Deconstruct解构;Refine提炼;Associate关联;Present呈现。),其实我心里只要一记这个,整个顺序都可以记下来,非常非常的方便。

    (三)、对自己说的话

    此外我还有一些写给自己的话。就是马上要开始分析阅读本篇了,本篇书写过程中,作者并没有按照结构性的方式来书写,所有章节的二级标题都是并列摆放的,这为我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所以在进行每一章阅读之前,必须要知道本章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如果让我来做,或者让我来讲的话,我要知道并且能说出来作者是怎么讲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把关键的内容落下去,这是我第一个跟自己说的事儿。 第二个是,根据我对近百人的调查,很多人读到这一篇,就停止阅读了。我想原因也就这么几种吧(4种):
  • 作者太磨叽了,看不懂,前面说的后面就忘了,案例太老了;
  • 这个案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产生了一些让我们出现在基础阅读层次上的问题,就是读不懂、看不明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 再有就是结构不清,作者的思路非常非常清楚,但是他写出来并印制出来的结构真心有问题;
  • 还有就是自身阅读能力不够。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并且调整自己的认知。越是不懂的地方,越要投入精力,因为(这)恰好是自己和作者最大的差距。 好了,第二篇我们还没有开始,我们仅仅是做了一个检视阅读。那么,第二篇的内容,希望大家好好来做。 我的分享就到这,大家把作业写清楚,尽可能的把你原来的作业的地址也提交上来。原来不是让大家写感受嘛,你把感受的地址链接到的新的作业里面,我希望我能在看的时候,再阅读一下你自己的感受。 我们的主要的内容马上就要开始。在这儿我送上建议一条:你既然开始了,就对自己负起一下责任,这个东西值得你花大笔的精力。你看似走得慢了几天,但是你一旦看完了之后,你的水平要远高于同龄的其他人。我不知道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大家是怎么权衡的。 所以,再难,也要走下去,谁让你已经开始了呢,谁让这是你选择的路呢?并且,面前就有一座金山,你不跑,究竟是什么原因?跟自己说清楚,给自己鼓鼓劲儿,让我们一起继续读下去,让这本书帮助我们的理解力大幅度的提升! 好,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第五章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